首页
1
《生活心禅》【养生气功】
2
佛学探讨二3
https://www.xn--15tw40any5a.url.tw/ 心法门
{心法门}《生活心禅》【养生气功】『身心灵性』网站,提倡在家(自主研修)及“线上”共修,诚挚邀请您进入参观修炼,若遇有任何疑问?请您直接与张老师联络,引导及教学●完全免费●,本人很乐意和您互动交流及分享!
心法门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论 》中所提到之...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那此[守本真心]是什么?要如何守住?又如何修持呢?    
㊣。§。( 破相论 ) ( 最上乘论 ) 。§。2.

㊣。§。( 破相论 ) ( 最上乘论 ) 。§。2. 2022-07-16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 论 》中所提到之
...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


那此[守本真心]是什么?要如何守住?又如何修持呢?

                          ◎§◎心法门◎§◎ 觉行居士 张老师 诠释!

        此[守本真心]意指守住自身本来之。§。明明觉性。§。或称。§。如来本心。§。或称。§。原原之性。§。或称。§。道之本心。§。或称。§。明明上帝之心。§。或称。§。自性尊佛。§。或称之为。§。无上法藏之本心。§。虽名不同但。§。法性同本。§。本各自有之。於人畜万物及无形灵元。皆有此性也。亦皆能因修持。立德。发愿...等而成就此。§。无上菩提道果。§。此。§。心。§。是由《 明觉心 》修持累积所有[能量]而成就的。

       【 明觉心 】人人各皆有之。如人之感觉心。感受心一般。连同一切万物皆是如此。所以只要是经过修炼后。就能有所成长及变化。如山精。水怪。树精。蛇蛙鱼精之类。只要经修持累积一定之[能量]。既能借此[能量]而变化或隐遁甚至於飞翔。


       所以本人一直提倡。§。六字玄功。§。之功法既是如此。因能快速接收【 宇宙能量 】。补充自身而提升所有机能。包括免疫力变强。及细胞分解快速。使自身肉体与无形灵力倍增。命终之时。由此强大之《 灵力 》。跃升至[福地净土善修处]等。继续修持直至成《 佛 》。。§。心法。§。之成就。就由自身领悟。及修学一切之[善法]或《 经典 》。经不断的薰陶和练习后。加上愿力。德行成就自身及利益群生。而此[功法]必由本人所自悟自修成就之。§。五种修心功法。§。修成。因此修法次第能加强自身之【 明觉心 】。使此【 明觉心 】衍生为【 悟性 】。

       再透过【 悟性 】之细部修持及《 
功法 》而进道上升。相信不用多久既可达到效果。由以上两种。§。心法。§。及。§。玄功。§。修法一起修持。效能绝对会倍增。若能再加上行修者。不断自我检讨及忏悔与消业解愆。并积极行善立德。何愁不能一世解脱呢。此既是要修至。§。自性本心。§。之最无上之法要。也就是先由此【 守本真心 】。而后再继续精进修持。只要方法用对。终身行持必有所成就也。

       
明觉心当下性。若能修至念念明觉且真已。并不乱其心性。可谓[真修之人]!
.
.


2.。§。了义经与不了义经之分别。§。

       各宗各派与教别 , 所有经典善书及教义 , 只要是劝善 , 利益群生 , 我们都应该学习与效法, 并且推崇和赞叹 ! 并积极力行, 以达实际造福 , 有形和无形的范筹 .然修行者 , 须特别注意每部经书 , 善典 , 何是属於能帮助我们 , 明心见性 , 开智慧 , 进道上升 ,甚至跳脱三界 , 免六道轮回 ; 还是像一般 , 民间信仰 , 或只是一般常识 , 名相 , 善法 , 宗教理念而已 ,认为只要加入宗教团体 , 及拜佛求神 , 甚至怖施供养 , 即能得到加持保佑 , 灌顶之后既可快速成就 ?

       诸如此类 , 皆为世间法 ( 即是俗称 : 不了义经 ) . 
未注意者比较就会被牵离正向的修行.甚至遇邪师等 , 被骗财骗色 ....... 劝真心修道者 , 当引以为戒 , 一切之修法 【 不离自心 】 , 从心下守修持 , 才是最直接与最根本的方法 , 也是最安全且快速 , 的修行捷径 !


经云 :  自性自度   佛不能度          缘牵业引   自作自受       

       修行者 , 当审慎辨别自身所修学之法门 , 才有办法再进道上升 , 否则很容意停留现况而不自知 !          


                                                                       祝福 !   

.

....请您务必先研读以下文章,因上述网址影音、图腾与本网址专题讯息分享和自感受提示,全文皆适用之!
.

.●健康免责声明书●.
.
....
学员和网友参加活动或自主持修,即同意以下免责声明,故请务必详阅以下各项细节。
.
本门免责声明如下:
.
....1.
学员明白参加课程及自主研习是自愿主动的活动,风险责任自负。若有需要请主动谘询有国家认证执业医师的意见,以了解生理与心理状况是否适合参考本专题及持修课程。
.
....2.
气功课程为个人保健用,确定不具任何疾病疗效。本门—包含专题及功法等,皆不对学员的健康负责,也不保证有其任何特定效果。
.
....3.
於课堂讨论之疗愈个案、学员习功后问答谨供学术研究与参考之用,不具普遍应用性、也无意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心理治疗。如您有医疗需求或需做医疗决策,请尽速与国家认证之执业医师讨论以免延误医治。
.

练习本功法后导致的身、心、灵、性变化纯属巧合,一概与本功法无关,亦是个人之感受!
.
....
平台不会给予会员药物或任何碰触式的疗愈,也不会有任何指导式或暗示式的文字,更不会有任何专员进行实际的拜访或销售推广。

.
本平台仅专注於,讯息层面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同意上述宣告后,方能进入研习!
.
....
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档案等资料的著作权归著作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著作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
本网站内多有分享其他区域转载之优良与公益文章与影片: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本人会立即处理下架,感谢!(若有於该专题漏誊此免责声明书时亦以此文为准您请多包含。)
.

....
郑重申明:本门、本人及本网站内之专题及讯息,皆无也不会侵犯医疗广告法和涉及医疗业务,亦无欲招揽等之行为,更无治疗或牟利之实务及意图,也确定无收费金钱之往来,纯粹是以个人兴趣多年心得交流互动研习为出发点,若有因词句或文字表达不佳和不明确所产生误解甚至於触法之虞,烦请知会一声,本人会立即调整改进且立即移除,免因此而触犯医疗法被罚锾,至於网站内有些地方登入地址电话与LINE只提供日后方便联络之用途。

(绝对无心理谘询等实务)※

.

 

心法门
§。§。心法门。§。觉行居士 张老师应化之身§十八臂身万丈光芒。变化万千一念为真。愿行无边从始至终。闻声救苦法海行舟。§[法海行舟]:一个接一个的法船。往返法界与凡界中。度化无量无边之众生.....§  达摩四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达磨祖师著  
㊣。§。( 破相论 ) ( 最上乘论 ) 。§。1.

㊣。§。( 破相论 ) ( 最上乘论 ) 。§。1. 2022-07-16

§

。§。心法门。§。觉行居士 张老师应化之身


§

十八臂身万丈光芒。变化万千一念为真。

愿行无边从始至终。闻声救苦法海行舟。


§

[法海行舟]:

一个接一个的法船。往返法界与凡界中。度化无量无边之众生.....


§
  



达摩四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达磨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盘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盘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瞋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於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於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瞋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於天趣。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瞋界,生於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瞋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如佛所说,我於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只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只,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於中有恒沙恶念,於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只。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

      
今若能转贪瞋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只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只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
      
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於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

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於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於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於瞋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於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於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
名为布施;能禁耳贼,於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
不贪诸味,识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於诸触欲,
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

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

能运众生,达於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 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於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所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 牛*孛 ]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於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遶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

      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熔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於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於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

      持净戒者,於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於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於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遶身心,念念不停,名为遶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盘。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遶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於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於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於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

      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瞋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於圣,徒诳於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於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

答: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枝・五者净灰・六者苏犒・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於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犒通润皮肤。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於净者,犹如堑堑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问: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於解脱?

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盘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

      
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著,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磨大师破相论终

                                          

最上乘论


弘忍禅师著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

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盘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於修。於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於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

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谓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於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不得受生死。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於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众生昏迷,因何故然?

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於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盘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

答曰:涅盘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盘。故知守本真心,是涅盘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

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

答曰:如来於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则今於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虽言真学,竟无所学。何以故?我及涅盘,二皆空故。更无二无一,故无所学。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故《涅盘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求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

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

      
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

      吾今努力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归生死苦。於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努力努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虚度,枉丧功夫。

   《经》云: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惊怖煞人,了无出心。奇哉奇哉!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莫使乍麤乍细则令人成病苦。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

      
经云: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但於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门差别。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七十二贤行宗,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於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作,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万劫中,希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问曰:何名无记心?

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麤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於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沈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

   《经》云:众生若情诚不内发者,於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

      
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沉没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奈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著破衣飧麤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於无明心中,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若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者,是有力菩萨。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若知果体者,但对於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如来在日,叹何可尽!


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


答曰: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盘中病故。涅盘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乐世间无常麤善,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是行人沉没之处,若为超得到无余涅盘,愿示真心。

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盘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 音同触ㄔㄨˋ)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於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

五欲者:色声香味触。

        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

      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要脱此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要须了四依,乃穷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诸比丘!汝等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正念,即得成佛。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若乘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

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他利,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论卷终


※ 部落格中之图腾、文章、网页等!

若有侵犯著作权,请告知版主,版主会立即删除 ※

心法门     网站中所有的内容,欢迎师兄师姐下载或传阅 !
.

.

心法门
达摩四相论(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达摩祖师著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
㊣。§。( 达摩四相论 )。§。

㊣。§。( 达摩四相论 )。§。 2022-07-16

达摩四相论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

达摩祖师著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

       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
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问: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著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

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

答:曾作梦。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

答:是本身。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

答曰:不别。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於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著,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众生若不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

       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即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於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瞋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於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於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却无罪过。

       《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却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於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

       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於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瞋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瞋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瞋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达摩大师悟性论

达磨祖师著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瞋痴是。返贪瞋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瞋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瞋痴性即是佛性,贪瞋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於三毒,长养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贪瞋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於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盘;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人。

       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於涅盘,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盘,同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盘为涅盘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涅盘者:涅而不生,盘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盘。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诸佛入涅盘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瞋痴也。贪为欲界、瞋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於无,无者无於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於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见者:非直见於见,亦乃见於不见。真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

       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盘无生死法。

       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盘,死入无生法忍。眼见色时,不染於色;耳闻声时,不染於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总而言,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一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心得涅盘时,即不见有涅盘。何以故?心是涅盘。若心外更见涅盘,此名著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於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於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是;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是。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而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缚。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法无高下,若见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於非法,则是法也。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贵贱。以是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天女於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於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

       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於佛。亦如鱼生於水,水不生於鱼。欲观於鱼,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於水;已见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

       若众生常作善时即化身,现修智慧时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常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若断惑即是雪山成道,报身佛也。无言无说,无作无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谓三身者,但据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说,下智之人妄兴福力也,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於大道。

       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脱时。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

       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复安妄见业报?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经云:心也法也,无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圣人,但欲远外求学,爱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堕邪见,失心狂乱。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为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饱临愁肌,皆名大惑。所以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须早求人天之善,无令两失。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达摩大师悟性论终



※ 部落格中之图腾、文章、网页等!
    若有侵犯著作权,请告知版主,版主会立即删除 ※

.
.

心法门
。§。五乘五根。§。§ 【 五根 】是三十七道品其中一品修法。 「 五根 」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非汝所言之『 品位位阶 』! 【 五乘 】:略说为五个宗教。儒、释、耶、回、道。之称! 或另解释为:【 天界 】中之《 五分位品 》! 【 道家 】:道长、真人、真君、天尊、老祖。( 依
㊣。§。五乘五根。§。何谓:【苦。集。灭。道】?

㊣。§。五乘五根。§。何谓:【苦。集。灭。道】? 2022-07-15

。§。五乘五根。§。

§

【 五根 】是三十七道品其中一品修法。

「 五根 」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非汝所言之『 品位位阶 』!

【 五乘 】:略说为五个宗教。儒、释、耶、回、道。之称!

或另解释为:【 天界 】中之《 五分位品 》!

【 道家 】:道长、真人、真君、天尊、老祖。( 依序往上为尊!)

女性灵元:道姑、仙姑、元君、斗姥、老母。

【 佛教 】:罗汉、菩萨、辟支佛、补处佛、佛。

【 儒门 】:善人、孝子、君子、贤人、圣人。

或另解五种不同之法门。

§




四圣谛。法之尊。离苦得乐现灯塔。

引众贤。驾轻舟。四圣之位任汝修。

修心玹。舍四相。生老病死不再忧。

证无生。多行心。空有莫执中非真。

【 体三轮体空后之真诠 ( 心 ) 】

§
【 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 苦。集。灭。道 】
§
【 四圣谛 】:解说佛。菩萨。缘觉。声闻。如何修学及其中义理!
§


『 知苦 』:
        
[知]。知道明白之意。[苦]。一切贪。嗔。痴所累积的业因。解:知道苦。也知道苦的来源处。并思惟如何应变!

『 断集 』:
[断]。阻绝斩断不令再生之意。
[集]。本是集聚之意。( 在此则为同断断之意 )
               解:断除一切能集聚之苦的因缘!


『 证灭 』:
[证]。应证真实并得到之意。
[灭]。既有之物毁灭不存在之意。( 或更将前现未来皆去除 )
               解:了解并明白如何苦之来缘处。并且有办法灭除一切苦。


『 修道 』:
[修]。实际力行修持之意。
[道]。知一切因缘始末之意。
               解:已知前三项之理论。并能实际修学。将来达到圆满之境。

       总结就是:先知苦。后查觉苦之出处。再想一切方法去苦。甚至於永远断除苦。而后真正了解苦。并实际知道去苦的因由。之后便努力修学。此去苦得乐之法!这就是【 苦。集。灭。道 】之真实意。上述之言论。就依字面作诠释。也表达个人观感。其中不乏有细节及修法部份。不再此赘述。

         《 §。本人。§ 》受此良多。於四年前。自证『 二果 』。续修於今。不假其言。若修士能再好好修学於此【 四圣谛 】。来日必受益。

§
修一切善法
利益一切众生
学修九玄法并修四圣谛
坚修力不缀
伏魔非等闲
今证无上果
玄功确为真
修士快修为
电足气通身
手动法指起
真言由此出
法力须修炼
心愿跳三界
不出三五年
定成逍遥贤
光说与不炼
叹息苦年年
机缘不待时
                   今日快修学。( 快修学 )
§


主题:§。知七苦原。离苦得乐。§

其实真正的【 苦。集。灭。道 】之意!
就是:
        《 § 知苦。知苦原。知苦因。知苦缘。知断苦。知灭苦。知离苦 § 》既能如上述而行。离苦得乐。逍遥自在非难事。

再译!
何为?:
        
《 §。 1.知苦。2.知苦原。3.知苦因。4.知苦缘。 5.知断苦。6.知灭苦。7.知离苦。§ 》


1.先明白此是苦。( 牙痛。头痛....身体或『 心痛 』)
2.知道苦的原头就是出处点。( 因知有此身体所以会产生痛之原 )

       3.4.知道苦的因由后。如何移除此『 因 』及『 缘 』。( 就是了解其中的起因。能事先预防。让过程减少及缓和 ) 并寻找解决之道。

5.断绝苦的『 原。因。缘 』。

6..到最后真正灭掉苦。( 此既能修『 道 』而行 )
7.并且远离所有苦。( 达无苦逍遥自在之境 )

其方法请参考《 §。心法门修行部落格。§ 》中之文章!

..

心法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译:《 般若波罗蜜多 》。所修的法门。        一切「 修持 」与「 功德 」包括『 心法 』『 愿心 』『 智慧 』『 福报 』。到达究竟圆满之境。而欲达此境之方法。        《 心 》:要从【 自心 】著手修持。心内悟心。心内修心。心内寻心。此过历程经过称之为《 经
㊣。§。心经。§。

㊣。§。心经。§。 2022-07-1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译:《 般若波罗蜜多 》。所修的法门。

        
一切「 修持 」与「 功德 」包括『 心法 』『 愿心 』『 智慧 』『 福报 』。到达究竟圆满之境。而欲达此境之方法。

        《
 心 》:要从【 自心 】著手修持。心内悟心。心内修心。心内寻心。此过历程经过称之为《  》。要修成『 正果 』不退转之地的因素:

不外乎一、心法悟境。
           二、愿力、( 菩提心 )。
           三、功德。
           四、智慧。
           五、福报。这五种条件。缺一不可。


       另外因个性之缘。所修持的术法道法等。则是依个人兴趣修学不列於此!

修学五种的方法及资讯来源:

        1.
心法悟境:多阅读《 经书 》【 善典 】等。增加常识及见闻。并依《 §。心法门。§ 》修行部落格中。[阅读经书]内之功法修学。更运用在其他修学功课上。就能达其效果。如修学一般学业上。只要认真用心体悟修学既能有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保持【 
明觉心 】体悟【 当下性 】是所有修学的重点。【 明觉心 】:就是感觉。领悟。体会。那个感受。此既是心之本体的显现。及心的表徵。悟心就是悟此心处。【 当下性 】:处理事情当下的心态与思惟。此会因环境。时间。空间。因缘等有所不同。而产生不同之决定。这个过程就是当事人个性之显现及表徵。既称之为【 当下性 】。由此二项等 ( 无明 ) 之因缘。衍化出往后之 ( 善 ) ( 恶 ) 因缘果报.....等。

        2.愿力 ( 菩提心 ):修行者发【 菩提心愿 】能产生远景及动力。及产生无形的推动力。对於初发心之修行人。更能培养悲心。
修行人。若无发【 菩提心愿 】。效力会明显较小。

        
3.功德:功德由心诚而发。并实际力行。无所执且行之不缀。此谓【 功德 】。行功立德。不论事情之大小。皆能以无私的心。去面对一切人事物。

        
4.智慧:随时增长见闻。充实知识。并且依当时之现况。作适当的决择与应对。若能於日常生活中。遇上困难时。能思惟应对方策或检讨。久而久之养成良好习惯。并可增加智慧。若再与《 佛法 》融会贯通。效果更加显著。

        
5.福报:未成佛道。先结良缘。由小而大。由有心行善布施。得到之福报。变成良好的习惯。再衍变成无我大爱的无私奉献。此是要慢慢薰陶培养的。从财施。法施。到无为施。每一种都循序渐进。越修则越有成就感。如此精进必有所收获。


◎§◎心法门◎§◎ 觉行居士 张老师自悟心法心得分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暗之悟和合….]不垢不净:如一尘不染。暗悟 ) 不增不减:停滞不前或不改变之意。又似不生不灭。暗悟 ) 若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中的[不]字。改为『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增无减』是否会不一样呢?或改【非生非灭。非垢非净。非增非减】其意境是否更高?[自性]或[舍利子]若是[缘生缘灭。缘垢缘净。缘增缘减]那又是如何之境?

            
。§。不动如山。§。真空妙有之衍化。§。一真法界之境。§。因凡事能随遇而安。明觉当下。心如如不动。却又能应对自如。变化万千。且非只是一层不变。及不明或不足已。此部《心经》是由当事者。在修学过程中。依自心领悟之心法及心得所诠释出来之《经》。时明时暗。非全[见性於真]。所以才会有如此之论述。[不]之一字:此意既略显狭隘。亦是有自限之虞。亦是还有向上发展之空间与悟境。 


[自性]
               
不生不灭:此为不会生成之意。因不为生成所以不会灭掉已。但若都是如此。那[虚空。宇宙。大自然。天地。万物]要如何衍化?又。§。自性本原。§。若是如此时。有何意义及作用呢?

               
所以此论「不生不灭」之言论与悟境。未达[究竟圆满之地]。是『顽空之境』。如人【静坐】时。不思一切。将心全然放下放空。处在『心不动之处』久之无所作为。修者。若沉溺於此。将对。§。明心见性。§。无有帮助甚至於会有滞碍。又如死水一般。

                
此又有如「断灭论」一般。没有生或死之差别。因「不生既不灭」。「断灭论」:「断」可解说不生之意。「灭」可解说什么都没有之意。又似「言语道断」不再言起。亦如「灭后不生」之意!


不生不灭…..灭后无生….如此之….。无有是处。

               
又像修『空定之士』入『无生灭之空』一定十年。百年。千年。万年。等『出定』后还是如如似前不曾改变。……  

        [自性]无生无灭:此论略前述同。但此『无』字。之解译比前「不」字之意涵较为深广。『无』译为没有或不曾发生。和根本不存在之意。「不」译为不要或拒绝之意。两者於后续之相应对中。则能产生很大之差异。

无生无灭:
              没有生成亦不会毁灭。甚至於是没有去造作就不会有反作用力。
此是『因果论』。因有生有灭。无生无灭。有此因必会有后果之延伸所以就[自性]无生无灭之论。亦非真正之。§。究竟解脱。§。之论


[自性]
               
非生非灭:【非】字之译为不确定。或不是及异动之辞解。此句之解释为。[自性]本自然具足。非是不要或须刻意制造出来的。当行修者。悟至於此。须再发愿心。行德。充实智慧。於[心法。愿心。德行。智慧]等圆满时。可跳脱《三界》继续行修......

             [自性]起缘非缘:[自性]从刚开始之因缘而生起时。非是有其。§。自性本原。§。……

               因[缘起性空]之故。此[自性]是由因缘衍化而延伸无穷无尽。各自随缘轮转《四生》《六道》甚至於《十法界》中。由[性心之心]自决。亦如。§。人心。§。决定一切。也随自然的因缘及自造之[因缘]。随缘受生他处。继续行修…..

       至此程当中。既产生【因缘自性】。如人有人性。灵有灵性。动物有动物之性。鱼有鱼性。物质亦各有其特性…..

            
《金刚经》云:金质之性。称如《佛性》。亦须萃炼琢磨。才能成《佛》。而所谓。§。明心见性。§。既是由[自心]去体悟。§。原原之初。§。《性》本来之原由。是由一个体中之原性。经缘起之因缘。累世累劫后产生各自[自心性]之体心或体性。而【见性成佛】是要修者。体悟自性之原由后。再起修一切[心。愿。德。慧。戒及修为]至圆满究竟之后......。才可达。§。究竟不退转之境。§。永不再轮回且能逍遥自在无碍悠游{法界}......

.
.

心法门
§ 心中有念念无常,善恶一如见真章; 此心本来自然行,取舍之间分升降。 无心之人非真道,有心之人难解脱; 寻觅真常下手处,心中之念当下觉。§ 【 心中有念念无常,善恶一如见真章;】       每一个人心中会自然浮现念头。此是自然之现象。此念是霎那生灭。虽有善恶念头。只要能保持明觉。没有诉之行动。此
㊣。§。《 十三缘起法 》。§。

㊣。§。《 十三缘起法 》。§。 2022-07-13

§

心中有念念无常,善恶一如见真章;

此心本来自然行,取舍之间分升降。

无心之人非真道,有心之人难解脱;

寻觅真常下手处,心中之念当下觉。

§


【 心中有念念无常,善恶一如见真章;】

       
每一个人心中会自然浮现念头。此是自然之现象。此念是霎那生灭。虽有善恶念头。只要能保持明觉。没有诉之行动。此念会快速灭绝。并不会有业因业缘之产生。也就是不受业。包括善念亦同。若是修心得力之人。会因所修持之功力。将会善念多於恶念。而经典中所言。『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及身、口、意业中。『 意业 』是指当善恶念所产生的一瞬间。能已知此为善念或恶念。并延续其念头之时。此时既已成业因。当业因成熟时必定会受报。而受报前善恶之因。会自动加减。余业於后。业引缘牵到时受报。


【 此心本来自然行,取舍之间分升降。】

       
心之起伏动念。本来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人本『 阴阳 』而生。列【 三才 】之首。身中之【 天、地、人 】。构造同虚空宇宙同。人是《 小宇宙 》能何《 虚空大宇宙 》之气场相连接。只要知法诚心修炼。既可引用【 宇能 】而进道上升。跳脱【 三界 】。又思惟中会有善恶之念头。亦有中性无恶无善之念。佛教称『 无记 』。就是很浮浅之记忆。会不记得或很快忘记。此『 三念 』自然衍生。并非如『 佛祖 』《 十二因缘法 》所言。『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十二因缘法》其实此有十三项。缺少了第一项也是最后之一项。那就是。

加《 自然 》后为『 无明缘行 』..........此共为《 十三缘起法 》。

此《 十三缘起法 》有分:

      
《 正玄 》也称为正面之《 十二因缘法 》。『 明觉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逍遥自在。』

      
《 负玄 》也称为负面之《 十二因缘法 》。『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此《 自然 》之能量置於中间。但无内外之分。而《 正玄 》及《 负玄 》相继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 无心之人非真道,有心之人难解脱;】

无心者如著空持心而修。并不是真正见到【 本心自性 】。
有心者如著相持心而为。只是善法非能达【 自性解脱 】。
中道者之心亦无有所得。若执持而行修时【 未达三轮体空之境 】。


【 寻觅真常下手处,心中之念当下觉。】

三者如真心。心内无其心。外亦无分别。心心印心心。( 当下觉 )

§
世间有如万花筒
心不执著无因种 ( 此几句除第一句外。其余三句为修士『无记空』。)
不著即是空别名 ( 修士须再将此三句。用心体悟诠释。不著等空?)
从空入道有空同 ( 此空何空?自见否?从空入道?道与空同?)
§

道无净浊从净入 ( 著空之行者 )
亲证本来无一物 ( 亦著空 ) 一物从未生。处处见真常。
修者不从净中行 ( 净浊能自知。修者择其行。
如何用功无是处 ( 行中见自性。心内用真心。)
§

中道亦名叫不著 ( 非不著。只是明觉。当下审慎处理。事后不留心。)  
不著名字叫中道

中道不是在中间 ( 三轮体空。中道亦非真道。只是取一个平衡点。)
执著两边已离道 ( 如汤。咸淡平均。只是让人能接受而已。
                            
天下之事物。无非是道之表徵。执著两边亦是道。明心见性之见。因人所悟有其差别。像是非善恶之别。亦因人而异。只缘自作自受 )

§

.

※身体不适,定先就医诊疗服药按照医生指示等,以免延误病情。※

◎(本网站所有【专题】文章皆适用以下声明书)◎

健康免责声明书

    学员和网友参加活动或自主持修,即同意以下免责声明,故请务必详阅以下各项细节。

本门免责声明如下:

    1.学员明白参加课程及自主研习是自愿主动的活动,风险责任自负。若有需要请主动谘询有国家认证执业医师的意见,以了解生理与心理状况是否适合参考本专题及持修课程。

    2.气功课程为个人保健用,确定不具任何疾病疗效。本门—包含专题及功法等,皆不对学员的健康负责,也不保证有其任何特定效果。

    3.於课堂讨论之疗愈个案、学员习功后问答谨供学术研究与参考之用,不具普遍应用性、也无意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或心理治疗。如您有医疗需求或需做医疗决策,请尽速与国家认证之执业医师讨论以免延误医治。
.
    练习本功法后导致的身、心、灵、性变化纯属巧合,一概与本功法无关,
亦是个人之感受!

    平台不会给予会员药物或任何碰触式的疗愈,也不会有任何指导式或暗示式的文字,更不会有任何专员进行实际的拜访或销售推广。

    本平台仅专注於,讯息层面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同意上述宣告后,方能进入研习!
.
       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档案等资料的著作权归著作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著作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本网站内多有分享其他区域转载之优良与公益文章与影片: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下架,感谢!)※(若有於该专题漏誊此声明书时以此文为准,请多包含!)※
.
       ※郑重申明:本门、本人及本网站内之专题及讯息,皆无也不会侵犯医疗广告涉及医疗业务等之行为亦无欲招揽,更无治疗或牟利之实务及意图,也确定无收费金钱之往来,纯粹是以个人兴趣多年心得交流互动研习为出发点,若有因词句或文字表达不佳和不明确所产生误解甚至於触法之虞,烦请知会一声,本人会立即调整改进且立即移除,免因此而触犯医疗法被罚锾,至於网站内有些地方登入地址电话与LINE只提供日后方便联络之用途。
.

 

心法门
。§。心法门。§。觉行居士 张老师另外诠释: §万法皆空非真的空。只是行者莫要执法而行修...因果不空实非有无。但得修者自转其心行而已...§万法皆空如如行。因果不空当下应。§[万法皆空。因果难昧].....何以?万法虽可由心生心灭已.....但行修者於因果收受之间难以抗拒。只能自修其心行而转化之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2022-07-12

。§。心法门。§。觉行居士 张老师另外诠释:
§
万法皆空非真的空。
只是行者莫要执法而行修...

因果不空实非有无。
但得修者自转其心行而已...

§
万法皆空如如行。因果不空当下应。
§
[万法皆空。因果难昧].....何以?
万法虽可由心生心灭已.....
但行修者於因果收受之间难以抗拒。
只能自修其心行而转化之.........
§


   [因果]:业力之别称。因缘果报来时。随行修者之修为转换。若能化之则安。则因果似有若无。否则则随【 业力 】流转不息....。又若[因果不空]?那【 见真得道者 】《 不昧因果 》。及《 不昧因缘 §。入不退转。§之《 圣者 》。[因果]是空还是不空呢?
.
.

心法门
§ 念佛念心佛。心佛在何处? 心心心内寻。心从何处寻?明觉心中悟。悟出心中佛。 原来只明觉。心愿德慧成。此是真佛性。非心内有佛。 如心修为仙。既心是仙已。心修为圣贤。此心则圣贤。 须加功德显。累积混合成。非真的有佛。如盖屋须材。 一堆木和土。几张书与桌。盖成一栋楼。缘来随心去。此是真佛意。快修心上佛
㊣。§。心中之佛.........。§。

㊣。§。心中之佛.........。§。 2022-07-12

§

念佛念心佛。心佛在何处? 心心心内寻。心从何处寻?

明觉心中悟。悟出心中佛。 原来只明觉。心愿德慧成。

此是真佛性。非心内有佛。 如心修为仙。既心是仙已。

心修为圣贤。此心则圣贤。 须加功德显。累积混合成。

非真的有佛。如盖屋须材。 一堆木和土。几张书与桌。

盖成一栋楼。缘来随心去。此是真佛意。快修心上佛。

§

就是累积《 心愿德慧戒及修为 》而已至圆满之境方成。§。佛。§。

亦如修学放下。或明慧。六度波罗蜜。四维八德.....等之戒行。

.

心法门
◎§◎ 一真法性 ◎§◎         《 心经 》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 心经 》之论。尚著於[空境]。虽能【 明心 】但不到真正。§。见性。§。之境界。为何?因从有执至无执之修。到『 五蕴皆空 』............甚至於.
㊣。§。悟空之空....修得真空之真空内...........之[一真]。§。

㊣。§。悟空之空....修得真空之真空内...........之[一真]。§。 2022-07-11

◎§◎ 一真法性 ◎§◎


        《 心经 》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 心经 》之论。尚著於[空境]。虽能【 明心 】但不到真正。§。见性。§。之境界。为何?因从有执至无执之修。到『 五蕴皆空 』............甚至於.............『.....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此[无]之[无]一指[空]之意。一指[真空]之意。但若修至於此者。亦如[空空空....]很多修行者。不觉时皆误认此是[根源处..]。或执著於此境而不知。或就此安住在此[心境处]....虽胜高於一般宗教信仰及法门教派。且亦能安住於【 净心之境界 】。也可自善其身。并能教化引度一切众生。

        但却不能亲证於 ◎§◎ 一真法性 ◎§◎  境缘之界。又如何能创造出 ◎◎ 一真法界 ◎§◎ 殊胜之境界呢?由於此《 心经 》及其他之《 经典 》及【 理论 】等。皆延续到之前的《 圣贤 》或【 祖师大德 】之论。未有更高之[理论。功法。次第。见地。悟性。及亲证者]所以才会一直延用下去.....

        今。§。本人。§。经由上述《经典》参修体悟出新的。§。见地。§。.......先从[理论]辨识出端倪。求证辨认后。再依[功法][次第][力行][亲证]而修得。§。自性灵通。§。之境。此既是於[真空妙有]之境。再体悟出一缘之缘。真正不生不灭。永不退转之境界。


◎§◎ 明心见性真我之心 ◎§◎  

        修行之人不论於现况或梦境中。有者於定静之中灵魂出窍。亦有已缘生於『 天界 』内。或已证[中界天之仙佛]。更甚者为於《 净土 》之行修者。不论是《 净土 》之境。或是已证。§。无极界天之仙佛圣者。§。若未能自修得悟。

        。§。无上心法。§。且。§。愿心。功德。智慧。§。圆满者。还不算是真正 ◎§◎得真道之行者◎§◎ 因绝对要修悟到 ◎§◎不退转◎§◎ 才能算是到达终点。所以幻中之幻非真实.....若要修至真实境。一言一语一心一行要达无不真之地。真真相印时。由此心融合所修[心愿德慧]之德。又须心於三心无著之真。至此方见其[真]。其余皆幻境也。无形与有形区域皆同。

        只是一切人事物有其【 感触 】及【 作用 】而已....[非真实性]因有生灭及非永久性之故。

.

心法门
分享:FB 蔡锦裕‎ 文章取於:地藏王菩萨共修心得会(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下架,感谢!) 弥陀禅心( 无念即是正念 )念佛不於口上 参禅不於腿上。人若有二心者 有动心即是念。人若是一心者 不动即是无念。无念而念 念而无念 心境俱泯。是真念佛 然非钝根 所能为之。  。§。心法门。
㊣。§。念佛之心。§。

㊣。§。念佛之心。§。 2022-07-11

分享:FB 蔡锦裕 文章
取於:地藏王菩萨共修心得会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下架,感谢!)

弥陀禅心
( 无念即是正念 )
念佛不於口上 参禅不於腿上。
人若有二心者 有动心即是念。
人若是一心者 不动即是无念。
无念而念 念而无念 心境俱泯。
是真念佛 然非钝根 所能为之。


 。§。心法门。§。觉行居士 张老师题!

§

念佛由心。是心念佛。心听其音。心住其佛。
觉觉不迷。只安自心。心心佛佛。佛心不二。
此心有光。不点自明。明既无暗。由此自清。
念佛念佛。念此自心。心觉佛现。佛只觉也。
非有一佛。可得可证。心愿德慧。圆可成真。
真之不灭。合三千界。一得永得。入不退地。
成仙佛圣。只取一心。心是明觉。无明入魔。
念佛之人。由此进道。不分贤愚。皆平等之。
念佛用心。明觉而已。修之成习。专而入化。
并行於常。自有所得。虽得已已。如如自然。
§
§
  念佛念自性之佛。佛佛心心不二相。
  念佛之心只明觉。明觉而行成真我。
  真我放下亦无我。念佛是谁亦非我。
  因缘和合而生我。借假修真悟真我。
  行之明觉觉觉性。安於当下不动心。
  念佛念我当下性。无我无真自然心。
§


    以下是本人与FB网友对话内容:
  • 8:57
    蔡锦裕

    弥陀禅心(念佛引发禅定智慧 ) 
    诸上善人念弥陀 声声清楚不间断 
    能观之心不参杂 弥陀声中念弥陀 
    能思所思已难思 佛号脱落探心源 
    念佛之心谁啊? 单提一念疑成团 
    绵绵密密蚕吐丝 无有过去未来今 
    不令散失因缘现 密意汝边回光照

    ( 一念廻光而易往 )

    舍佛号向内参究..道一句?念佛谁啊? 
    刹那回光而易往.次再以信愿往生.弥陀三根普被.此往生上品.
    若不求生净土.生善知识家.住娑婆亦菩萨行者.乃至成佛。

    阿弥陀佛( 弥陀念弥陀 )

    诸上善人念弥陀 声声清楚不间断
    能观之心不参杂 弥陀声中念弥陀
    能思所思已难思 绵绵密密净念续
    只此佛号万缘伏 若真往生信愿切
    不必六根来坐断 弥陀圣衆现前迎


  • 9:10
    张俊德

    蔡师兄福安!

    §
    上述无错。只至门头。未入其要。未明其心。
    念佛是谁?谁在念佛?传法之音。岂可呼吁。
    (  呼吁:随便不明白不清楚..)
    §

    [不令散失因缘现 密意汝边回光照........???]
    §
    未言要法。云解非解。题诗之人。尚未见性。
    §

  • 9:19
    张俊德

    §
    念佛念自性之佛。佛佛心心不二相。
    念佛之心只明觉。明觉而行成真我。
    真我放下亦无我。念佛是谁亦非我。
    因缘和合而生我。借假修真悟真我。
    行之明觉觉觉性。安於当下不动心。
    念佛念我当下性。无我无真自然心。
    §

  • 9:21
    蔡锦裕

           念佛是特殊法门 妄想伏住.不必明心见性.只要信愿.若一念乃至十念.即可往生.遇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

    断疑生信 疑乃大哉问?此疑最直心 。
    此疑非彼疑 此疑疑成团 虽是大妄执。
    然疑大哉问 疑不令散失 无过去来今。
    疑即是路头 路头即心法 非思议分析。
    不思议即直 直心问心源 有思变怀疑。
    黑暗有尽头 一时因缘现 密意回光照。
    如日见种种 福德叹无穷 此疑真直心。

  • 9:28
    张俊德

    哦!.............???
    §
    那是佛教徒之心态及想法。
    §
         念佛见佛既是想明心见性。......
    何苦定要西方才来悟自心。
    是心是佛同等明觉不二行。
    何须弥陀观音势至来相叙?
    §

  • 9:29
    蔡锦裕

    断疑生信乃古大德入实相之顿法.唐以后鲜少利根.
    此亦汉传佛教精华。 念佛禅乃方便引入门。

  • 9:30
    张俊德

    念佛禅乃方便引入门。....正解。没错。

  • 9:33
    蔡锦裕

    虚云老和尚亦参念佛是谁?而入弥陀本心.这是最快捷之路。

  • 9:36
    张俊德

            [佛教精华]...今由【 四圣谛 】又引出更快之修法及[精华].就是本人自专研佛经善书等。而发明的修学。§。功法。§。就是[五种功法]及【 四阶进道上升 】之能。希望师兄有空能上去了解一下。内亦有《 佛学探讨 》。请批评指教。福安!
  • 虚云老和尚亦参念佛是谁?
    而入弥陀本心.这是最快捷之路。  

             [佛教精华]...今由【 四圣谛 】又引出更快之修法及[精华].就是本人自专研佛经善书等。而发明的修学。§。功法。§。就是[五种功法]及【 四阶进道上升 】之能。希望师兄有空能上去了解一下。内亦有《 佛学探讨 》。请批评指教。福安! 

    祝福!

  • 9:46
    张俊德

    §
    本心自缘原。原原不知处。念佛与参禅。本是同理路。
    只此明觉心。性性不离心。心从未动过。动者是何心。
    不动如山定。有谁会此意。入弥陀本心。讲得比较快?
    佛心是何心?修者请说明。本有如如性。怎变如如心。
    §

  • 9:53
    蔡锦裕

    六祖曰:汝若返照.秘在汝边。

  • 9:54
    张俊德

    § 。§。觉行居士。§。云:自心不迷。佛在身边。 §

  • 9:58
    蔡锦裕

    坛经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弃舍诸缘.不起分别执著即"照"。
    清楚明白.不住一切尘境即"见"。

    2.真正见性.须以般若照见.方为真道场。
    @心经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性空.
    超越一切苦厄.此究竟智慧即是道场。

  • 10:01
    张俊德

    觉行居士 张老师云:
    『 自心心佛。一层不染。觉而不迷。念念为真。』

    。§。一真法界。§。

  • 10:08
    蔡锦裕

    此是教理应明 然心经言:以深般若照见色心二法皆性空。
    古德云:若能一念返照 虚空粉碎.即真般若。

  • 11:31
    张俊德

    心经言:以深般若照见色心二法皆性空.......  

            此非[真道之道]。若以广大甚深智慧观照『 色 』《 心 》二法皆是性空。此亦只知其[空无之性]非切入。§。道。§。之本体处。又与佛教中之[缘起性空]一样。 但《 缘起 》空而不空。非如现今佛法所言皆空........ 而是自性缘自自然。空有妙用如一。本无【 体性之别 】或非有或非无。亦难有其【 性质 】等性在。在缘起不知处之后才有其[阴阳气数]。或『 明觉 』及「 无明 」。缘之又缘。各得其性。於〈 真空妙有 〉之应对中。《 中庸之性体 》已超出『 性空 』及『 心无 』之境。又甚至於超出[有。无之层次]。 行修之人切记莫只安於现况。既是[色心二法皆性空]。 或[缘起性空]之地也。应更趋向。§。真玄妙有。§。之境界。 和更高无量之际......◎§◎ 有心若无心之一真处境 ◎§◎......

        福安!

    .

心法门
如何才能成佛?(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师父:成不了。  徒儿:为什么?  师父:因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读经。  徒儿:佛是怎么成佛的?  师父: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  徒儿:佛都想过什么?    师父:
㊣。§。如何成佛。§。小故事分享.....

㊣。§。如何成佛。§。小故事分享..... 2022-07-11

如何才能成佛?
(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门会立即处理,感谢!)

   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师父:成不了。
  徒儿:为什么?
  师父:因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读经。
  徒儿:佛是怎么成佛的?
  师父: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
  徒儿:佛都想过什么?
  
  师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舍,如何让别人好,如何让世界、让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着如何方便别人,天天想着舍下自己,天天想着如何为别人服 务。天天想着如何去承担责任,而默默的去付出,不让任何人发现是他做的。只要大家都能好了,都能认识自己的责任,都能理解和合了,不再有任何的要求和欲望 的贪图了,他就满足和高兴了。而不需要大家知道他!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什么,也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要得到什么。只是想着怎么能把自己的真心全部舍出去。
  
  徒儿:所以我天天想着成佛,就成不了佛,是因为我在要求得到。佛是什么都不要的,什么都不为自己有一点打算的,完全是舍得自我的真心,行愿之道做出来的。
  
  师父:是啊,佛没有想的事情你都想了。佛想的事情,你却不想也不做,能成佛吗?再说,佛也不是成的,而是做人做出来的功德相应。
  
  徒儿:那我也要开始舍自己,这样做就可以成佛吗?
  
  师父:不能。如果你是为了成佛而做而舍,那不是舍。而是有求有得失之心、有交换。不能成就。
  
  徒儿:那到底什么才是真的舍呢?我该如何做啊?
  
  师父:如果感觉到自己在舍,就没有舍。你知道佛舍的是什么吗?
  
  徒儿:是福报和功德吧?
  
  师父:是的。他舍的是无量的德。那你有吗?
  
  徒儿:不知道,或许没有吧?
  
  师父:你知道什么是德吗?
  
  徒儿:不为自己,好好做人,帮助别人。
  
  师父:这只是形式的表面,是空洞的理论而已。因为你没有达到无私无我的心,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无私、什么是无我。你连相都没有破,哪裏有功有德 啊?功和德都是在内心的起心动念之中。是在无相境界。那是内心的意识念头的戒道啊。因为你在做人之中、在生活裏,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有太多的要求妄想。而 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动念,也不去注意起心动念。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这个起心动念之中!所以你连一个最基本的清净都没有,连真正的戒都没有搞明白。起 心动念天天还在犯戒之中!只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为了自己得到。走的都是形式戒,是相戒,是外道。而非念积念修,非心戒。不应正道,不在无相。所以没 有正心真意,没有找到善与德的标准,也没有去掉自我的恶意贪心。更没有功德可言。如何有道啊?
  
  徒儿:那我也要开始舍心修行了。
  
  师父:你知道怎么才叫舍?如何舍?念念都在舍中,都在戒中,你知道舍的是什么?
  
  徒儿:舍也有这么多的内容啊?我还真的不知道。
  
  师父:修的内容基础都在这裏,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只能说你天天在犯戒造业之中。那你今生能成什么道啊?不用说修行和学佛了,连你最基本的做人之道都成不了,完全在地狱因果道中。在你这个境界中,竟然天天拿着佛的经书,说着佛的话,更是犯下诽谤之罪。
  
  徒儿身上已经出汗,声音颤微微的说,那就请您指教我吧!
  
  师父慈悲的说:所谓的舍,就是首先要认清自我,从此开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没有计较,处处要认可自己的因果而理解他人,承担磨难的考验。外在的一切恶意、 诽谤、逆境,都是你自身应该承受的因果相应,而非是他人的错误。所以不可以用对与错来看别人、看问题,而只能以正与邪来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在念念中来放 下这个自我。所以,你首先要舍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欲望。才能进入清净。
  
  出家不是外相,僧也不是衣服和寺院,而是在内心放下自我的清净中。今世的道场不在寺院,只有归依正道,按照道意的教化,从这裏开始时刻把握自己的心念 动意,才能如戒。时刻在戒心戒念之中来不断的认识和改变自我。这样你才能逐渐明白到底应该怎样做人。做人是有做人之格,是有标准的。做人本来就不应该有这 些贪心的欲望,内心之中本来就应该想着别人服务大衆。因为我们本来就有着太多的债务所欠,有太多的肮脏的自我,给这个世界造就了太多的因果和麻烦。这一切 都是我们应该用一个忏悔和愧疚的心来偿还和悔过的,都是我们做人本身应该做的责任而已。
  

  哪裏有什么舍啊!你是在忏悔和偿还之中来发心发愿相应佛的功德的大施舍。世界上的一切福报功德那都是佛的加持,不是你的。做人本来就应该具备的品质你 都没有,哪裏有德啊? 所以你还没有进入做人之道,连做人的基础都不具备,如何有成就之道啊?你有德吗?你如道吗?如果真的有德,那就不会有烦恼、病痛、苦难灾祸了。如果这些最 基本的问题,自己都不能解决,那就没有德之道。那你能舍什么?你所舍出来的,是天天在起心动念中给世界带来的业障,是用我们肮脏的意念来破坏自然的清净。 我们是在造就自然灾害。所有的灾害裏都有我们的一分共业。这些是修行中应该认识到的最基本最基础的问题。如果这些自我问题不能认识也不能解决,你站在自我 肮脏的境界,却天天说着佛的话,从书本上拿着圣人的话当作自己的明白和认识,甚至去指点别人,那就是对法界对佛的大诽谤,是大因果!不但不会成就,而且给 自己造下了地狱。
  
  所以,要修自我的习性,更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业障因果,才能真正认识自我的心。你不可能知道佛,因为你连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不要把自己和佛相提并 论了,那是谤佛谤法。动不动就说佛啊佛的,那就是一种轻蔑。找找自己,看看能否真的认识明白自己。修自己的做人。有了做人的资格,才能谈修行的问题。正道 是有标法之相,不是以你个人自己的知见为准的。所以很难有成道者。为什么呢?因为要成道首先要归道,道是在得道者的圣人那裏,不是在你自己的思想知见裏。 可是你看看都把自己当作了明白,把代表法界的圣者丢在了一边。你连法界的恩师、传法的圣人都不要了,你在什么道?你不归道、不认道,能成道吗?不仅要归 道,而且一切都要围绕法界为中心,一切围绕法界的责任,不能有自己的一点点。所以,你首先是学会真正的认识自我,一生把人做好,做到无我,肯吃苦了业,念 念为他人,念念为衆生,这个标准本身就是一个无量的境界。

..
.

心法门
问:【云: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念动即觉。比较恰当。否则若养成急性之习惯。恐得此失彼。觉之即悟。更能增长其心法与思惟之活跃。否则恐会修入『空无』之境。久久收摄是对的。但亦须收放自如且平均。免得他日因束心太甚。反而修得不自在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4)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4) 2022-07-11

问:【云: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念动觉。比较恰当。否则若养成急性之习惯。恐得此失彼。觉之即。更能增长其心法与思惟之活跃。否则恐会修入『空无』之境。久久收摄是对的。但亦须收放自如且平均。免得他日因束心太甚。反而修得不自在。自然不会去造作恶业等。但亦须再透过『善书』及《经典》之薰陶。并实际力行后才能永保自心清净无碍!

      
此篇最主要规劝行修者。要注意【正确之观念】。在修学上不能随意与轻心。并且要知其[理论。功法。次第。亲证.....]去体悟才行。由此修学才能修之有成。
.
.

心法门
问:【云: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来去本一如。当下是住处。说是亦非是。觉觉不定处。§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解:      是不执著一切心。或者是於一切处境皆能不动心。若此心能如此即是《佛心》。但是有悲心亦是佛心。能守『戒律』亦是佛心。无心。离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3)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3) 2022-07-11

问:【云: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

来去本一如。当下是住处。说是亦非是。觉觉不定处。

§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解:
      是不执著一切心。或者是於一切处境皆能不动心。若此心能如此即是《佛心》。
但是有悲心亦是佛心。能守『戒律』亦是佛心。无心。离相也可称佛心。此《佛心》是由一切修行之心。累积后圆满究竟成为。§。真佛心。§。非只有在心处[不住一切处心时才是佛心]。行修者应广泛思惟。莫执此一方。


又本人所题:

来去本一如:

      亦指《自心》本无来去。此源於『因缘际会』相对应之。於一切人事物不断衍生之过程。其实是如此之平常而已。自心亦不会有所[增减]。及受时间之约束。全是由人心执著分别而产生不同之感受。又虽经肉体或转生他相及异类之形。但此心从始至无始劫以后。却也是如如平平。


当下是住处:

      若说住何处?於当下处心既是住处。亦於无著无相处是住处。
於禅定处心是住处。於吃饭喝水当下是住处。於走路工作下是住处。於[无处之处心]也是住处。明觉相应於心亦是住处。想东想西是住处。空定无我之下亦是住处。修一切法行一切善行也是住处。甚至於「起恶心等亦属住处」。

说是亦非是:

      前者所云一切住处。说是《自性》觉知之性也可以。说是[本原自心]亦可。於当下明觉清楚了解事情之过程及始末者。此即是行修者之。§。自性本心。§。不论转生何形及当下是有形之人或无形灵元。此。§。自性本心。§。如《心经》所云:舍利子。.....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虽如此之应。但却须由行修者。依[心愿德慧戒]累积后再与此。§。自性本心。§。融合成为真正之成就者。



 ◎§。真佛。§◎


觉觉不定处:

      此明明觉觉之。§。自性本心。§。於未修成时。及已成就之当下。会随因缘果报受生及相对应於当下。感应於无所定处。时出离身体去仙游。时入心内在思惟。时而悲伤时而喜悦。七情六欲。日息出入而感受之。皆是此。§。自性本心。§。所显。唯独与[心愿德慧戒]有修与否之差别性而已。有修者为《圣贤》。不修则为『凡夫』。『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说明於此。

      一切心平等亦是如此。人。灵。仙。鬼。妖魔鬼怪。畜。甚至於有生命之树。石。气场。能量亦同之。只要坚心修持慈悲行善立德。一切切[人灵物]等皆能成就。§。非凡道果。§。跳脱三界。免去六道轮回。永远逍遥自在解脱...........祝福!

..
.

心法门
问:【云: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见性如光绝无明暗处必显知陋处从此起修尚须清垢业渐消始逍遥§       行修者。虽修学明心后而知其《自性》。即【见自本原】。远离无明之[贪嗔痴]。并能累积【正能量】。此时才是真正要修持的时候。有了修持之《功德》及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2)

㊣。§。佛语语录。佛教语句。佛经名句 。§。(2) 2022-07-11

问:【云: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
见性如光绝无明
暗处必显知陋处
从此起修尚须清
垢业渐消始逍遥
§


      行修者。虽修学明心后而知其《自性》。即【见自本原】。远离无明之[贪嗔痴]。并能累积【正能量】。此时才是真正要修持的时候。有了修持之《功德》及资粮等。才能将「业障」。渐渐消除。甚至於反负为正。如此才是[正理]。因於『理』是自心清净而已。但於『事』就是该还的还是要还...。非是修行心法自心清净后就什么都不用还。所以连债务亦是要清除干净才对。

      那又到底何者是[见自性]呢?是何心情及境界?修为到那?
行修者。可由此部落格上研修悟出《心得》出来。

..
.

心法门
问:【 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阶段修学之观念和心境。但非如此。因『空定』也是绝妄缘。][若全离者。著空而行。若不离时难成《真》。但离非离。不留於心是《如如佛》] §若离诸妄即如如佛逆增上缘岂是正论[逆缘能增其《道心》。若全离则难
㊣。§。佛语经典语录。语句。名句 。§。(1)

㊣。§。佛语经典语录。语句。名句 。§。(1) 2022-07-11

问:【 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法门◎§◎门主 张老师 回应...

     [阶段修学之观念和心境。但非如此。因『空定』也是绝妄缘。][若全离者。著空而行。若不离时难成《真》。但离非离。不留於心是《如如佛》]

§
若离诸妄即如如佛
逆增上缘岂是正论

[逆缘能增其《道心》。若全离则难进升也…下述有详解.....]
如心如佛一真不动
    非离非著真如佛也…
§

◎§。真佛。§◎之境:


       安住於当下。明觉於自心。非妄非清。不离不著一切相及缘。上述是修持境界中之层次而已。非离诸妄缘即能成。§。如如佛。§。并不是离「妄缘」。就能成就《如如佛》。且。§。真佛。§。之心境。不动如山。非局限於此而已……..

又[出家僧众]戒定清修。亦离诸妄想尘缘等。怎不成就呢?


此应可题句为:

       
。§。缘起缘灭不昧。即如佛。§。  「不昧」:明觉之意。觉觉即如佛心也。◎§。因缘不惑不昧。即如佛。§◎   『不惑不昧』:原始及末皆清楚不迷不疑不惑之意。
 
       所以修行者。莫要执修於[空定]或[空无]。当常检视自修持之心境。且悟心法及道理时。切记深思熟虑。不可随意愰过。用眼不用心。过眼即忘。再与此《心法》为准则依归。才能更趋一步进道上升!

详解:逆增上缘岂是正论

       [逆缘虽能增其《道心》。又若全离则难进升也。但却不能刻意及恶心而为之。否则即是偏见。或是邪见。或只是假借其名。而行不善之事。其所作所为等。必是自受恶因恶果恶报。绝无一有丝效能及效益在。因本非无明或随缘之相应对。或个性不同而逆行之。即是当事人知其原由。却又执意恶行而为。所以『一无是处』…。]

..
.